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美食 列表

霞浦三沙闽南糊

发布:2015-11-18 17:09:08来源:霞浦摄影网



    福建霞浦三沙出产的风味小吃“闽南糊”,是地地道道的平民食品,她上不了大的宴席酒桌,但却以其独特的风味闻名遐迩。如今,在海内外工作的霞浦三沙籍同胞,只要一回到故乡,在那充满欢情的家宴上,总是少不了家乡菜“闽南糊”。
   “闽南糊”的烹调制作也是极其平民化的,只能用寻常百姓家的锅灶,任何现代化的锅灶炊具都无法烹制出正宗的“闽南糊”来。现在一些高档的宾馆酒楼,试着使用现代化的精致不锈钢锅烹制“闽南糊”,结果烹调成一锅似江湖一样的糊汤,吃之不得,弃之可惜,只好到平常小店铺去买了。
   烹制“闽南糊”,选料还是极其讲究的,要用霞浦三沙出产的海鲜虾仁、墨鱼和本地山区产的瘦猪肉、香菇,笋干,芹菜,葱花等,切成细块,煮熟作汤料,然后把三沙出产的精白地瓜粉,用冷水泡成浆,搅拌均匀后,慢慢地倒进煮熟的汤料中,同时用一根特制的木棍,用力搅拌地搅动锅里的浆料,一边不停的搅拌,一边不断地往锅边沿添加带有葱花的猪油,直至锅里的地瓜粉浆煮熟变成油光闪亮的暗绿色。此时,要认真观察火候,如已恰当,再往锅里均匀地撒进备用去皮的再洒进炒熟去皮的花生仁,再用特制的木棍徐徐搅拌片刻,既完成闽南糊制作过程。
    三沙渔民用“闽南糊”招待客人是有讲究的,一般人家用的是粗瓷海碗,或用细瓷小碗,以盛满溢出碗沿呈莲蓬状为佳,以显示主人热情大方和美食有余。“闽南糊”趁热吃味道甚佳,既有山珍香菇,笋干的香嫩,又有海味虾仁,墨鱼的鲜醇。如果不趁热吃,可待闽南糊凉干后,把它倒至在白瓷碟盘上,如绿玉凝脂,翡翠沉香,冷却后的“闽南糊”随时可以切片煎烤而吃,味道荤鲜素香,别具风味。现在城里有些宾馆酒楼,已用煎烤的“闽南糊”作为冷盘菜招待客人。
    在霞浦三沙,关于“闽南糊”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据说,唐代开闽王审知是河南固始人,他趁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势力,把唐朝末年东南诸道的统治力量打垮后,就指挥率领中州九十三姓数万将士入闽,占据了闽南的泉州、漳州等地。据史记记载,王审知因“起自垅亩,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王审知率兵入闽时,正是中秋时节。当地的老百姓纷纷拿出本地各种特产佳肴来犒赏这些来自中原的将士,将士们吃不完就把这些特产佳肴到处乱扔丢弃,王审知发现此种情况后,立即发布命令,要所有的将士把这些吃剩的美味菜肴和着闽南出产的地瓜粉混合着煮了再吃,不准丢弃浪费。他还亲自带头品尝,想不到这种大杂烩的食品,味道却极其鲜美,而且这种混合的食品冷却后,又便于将士们行军携带,因此这种大杂烩的食品。先在入闽的军中推行,不久就在闽南民间流传开了。后来,宋明时期迁居到三沙的闽南移民又把这种烹饪方法带到霞浦三沙,为了子孙万代不忘祖籍故土,三沙人民就把这种独特的食品命名为“闽南糊”。
    现在霞浦三沙已成了海峡西岸最早开放的、重要的对台贸易港口,每天都有众多的台湾渔民和商人来三沙经商贸易,这些台湾渔民和商人和三沙人民一样祖籍都是闽南,他们和三沙人民一样都是讲闽南话,他们非常喜爱这种叫做“闽南糊”的独特小吃,品尝了“闽南糊”,如同回到故土一样亲切温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