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特产 列表

霞浦官井洋大黄鱼

发布:2017-08-16 07:41:19来源:霞浦摄影网
作者:萧然  来源:爱尚霞浦 




官井洋历来是我国著名的大黄鱼产卵场之一。著名良港三都澳,孙中山与郭沫若都为之题句吟诗;而官井洋就位于其澳中心,四向高山,海深如井。黄瓜鱼就是大黄鱼,学名石首鱼。其脑部有二小石,白如玉。农历四月,每至梅雨时,楝花一开,黄瓜鱼群从外洋相率游入官井洋孵卵。楝花花色黄,渔民称呼这种鱼为黄花鱼,又因叫声呱呱称黄瓜鱼。其时闽东的宁德、福安、霞浦三县渔舟麇集,百舸争流,蔚为壮观。霞浦竹江张曲楼写的《官井捕鱼说》:“当瓜鱼中水,数千艘汹汹飞桨,浪飞交舞,瓜声、橹声、人声,渺绕杂沓,奔腾澎湃,万艘穿织,海为震动……渔者以尾舵插水,验其声下网,得鱼则吹螺以招买者。鱼盛时,土人各刺舟至官井洋,谓之看黄花,必买鱼而归”。有《石首鱼歌》曰:“官井之水涌沧波,黄花逐浪纷飞梭。网师得鱼健吹螺,船头市集相肩摩。花开槐豆盈山阿,今年鱼比去年多。笑余豫蓄宜城醝,烹之霍霍刀快磨。佐以莼菜和咸鹾,晨餐一饱醉颜酡。兴酣还欲问东坡,鲈鱼较此味如何?”
 
黄瓜鱼在闽东官井洋,的的确确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水鱼。而这风水所产生的渔讯,在这一个四月里还得按大小潮汐分四潮汛。一潮汛又分五六天,一天又分“早达”、“晡达”、“长达”三个时分。“早达”是丑尾寅头时分,鱼会少一些;“晡达”是辰巳时分,鱼较多些;“长达”是未申两个时辰,鱼最多。“晡达”鱼多的时候,单凭人手拉不上来,往往要用撬棍去撬网上船;“长达”鱼更多时,整个洋面便喧啸着黄瓜鱼嗷嗷叫的声音,都不用你“以尾舵插水”地把耳朵附在尾舵柄上听鱼,鱼群常常回自个儿把网给拱托上来,故尔称做“浮网”。一旦“浮网”时,就会看到“玉包金”的景象:湛蓝碧绿如玉的海水,包裹着一网兜比金条黄澄无数倍,且鲜亮无比的大黄鱼:且是清一色的黄瓜鱼,没有其他鱼虾混杂,可谓碧玉无瑕……。
 
大黄鱼喜欢温暖水体,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寒冷的渤海里很少见到。大黄鱼都在外海越冬,春季向近岸、河口作生殖洄游,求偶期间发出“咯咯”的声音,绵延数里,声若响雷,形成壮观的渔汛。产卵后分散在近海活动。秋末冬初,大小黄鱼又集群向外海进行越冬洄游,形成冬汛。当地老渔民回忆,“历史上每年4-6月、9-10月大黄鱼捕捞旺季时,宁德、福安、霞浦、罗源、连江等五县市几百条小渔船,上万名渔民云集。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
 
上世纪50年代,敲罟的作业方式给大黄鱼造成巨大的灾难。敲罟作业就是几十条船一起敲竹板,让石首鱼头骨中的两枚耳石产生共振,大鱼小鱼一起昏死,一网打尽,造成灭绝性捕捞。80年代后期,野生大黄鱼就基本绝迹了。敲罟作业是广东潮汕地区发明的一种利用声学原理的传统渔法,据记载,最迟在明嘉靖年间便已经产生。一般是中间两艘大渔船张好网,再用二三十条小船在大船前围成半圆圈,每艘小船3人,一人摇橹,两人敲打绑在船帮上的竹杠,通过水下声波将黄鱼震昏,船队再把震昏后的鱼群赶入大船张开的网中。
 
所幸,近年发展了深海网箱养殖大黄鱼,我们还能依稀品尝官井瓜鱼的美味……。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