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民俗 列表

霞浦民众对“石敢当”的崇拜习俗

发布:2020-03-10 22:05:15来源:霞浦摄影网

福建省霞浦县珍贵的碑刻“石敢当”。笔者早年参加全省文物普查工作时,对本县所调查的“石敢当”石碑刻,进行中逐一登记归类。发现长春镇吕峡村的“石敢当”富有浓厚的人文历史。
据村民介绍,吕峡村大约在北宋年间就有周曾、卢、何、陈、林、李、段八姓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所遗存的“石敢当”数量来说,仅旧街就有九块。从年代来看,其有宋、明、清石刻;从安放的地点位置来看,有的竖在巷端,有的街衢;有的嵌在墙上比较显眼的地方,碑的长度没有统一标准,一般为:长从38—110厘米、宽17—86厘米不等,除了五块比较统一外,其它种类各异,年代悠久。
农村为何会形成“石敢当”的习俗,探其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一、从文字记载看,最早见于西汉史记(汉元帝时为黄门令,其职为侍从,传达皇帝的诏令),著有《急就章》一书,中有“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等句,这是石敢当见于文字的最早记载。二、刻石的发现,石敢当见于刻石的是唐大历五年,(公元七七0年),在当时的福建兴化军衙内发现的石敢当铭文曰:“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
石敢当为何会被民间视为灵物,加以奉祀,因为最早的“石”是跟“洞”相连在一起的,而这种洞,正是古人类穴居之所,人类就居住在这种由石叠成的洞中,而免受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的侵害,并运用小石块制成石器打击了动物,击落水果,获得赖以生存的食物,石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主要武器,然而石又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山崩、陨石等,申干古人类便把石视为灵物,由产生敬畏的心理进而成群体上的崇拜——图腾崇拜。
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对石又编写了许许多多离奇而曲折的故事,如“女娲补天”等,更增添了石的神话色彩,从单纯的敬畏崇拜,变成宗教上的偶象迷信,认为只要在石上刻上“石敢当”三字,然后把它埋在人们居住的巷衢未端,它就能帮助人们“消灾除祸害”,从而达到“保民造福”的目的。

QQ截图20200310220428.jpg

目前我县不少乡镇村落,还完好地保留这些遗物,从文物普查中,就发现近五十处,还有:
一、泰山“石敢当”:因为泰山自战国至汉,始终是君主封禅圣地,所以泰山之石不同凡不同凡石,民间取泰山两字,就是更提高石敢当的威灵之意。
二、八卦“石敢当”: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原出自《易经》,后为封建道教方士用来宣扬迷信,其意也是以为能够“消灾辟邪”。
三、石狮“石敢当”:狮是勇猛威武的象征,又是百兽之王,民间在“石敢当” 上加绘狮头,其用意也不外在于“镇妖辟邪” 。
此外“泗洲文佛” 伴“石敢当” 。据清施鸿保《闽杂记》载:“福建城中街巷间多有泗洲文佛,或作小龛,或凿壁为龛,有供佛像者,有供神牌位者,”这段记载,跟我县在八五年文物普查中发现柏洋乡吴洋村、塔后村、牙城杨家溪村近十处泗洲文佛均竖在桥左右或中间以及井旁,其形式基本相同。据《霞浦杂志》载﹕吾霞巷口祀泗洲文佛,土人呼为“佛塔” 。按《神僧传》∶僧伽大师,西域人,俗姓何,唐龙朔初来中国,于泗洲临淮县之地建伽蓝,唐中宗遣使迎居荐福寺,景龙四年圆寂,归葬淮上,民间以佛像具有神力,故凿龛供奉与“石敢当” 同位置。
综上所述,霞浦民众对“石敢当” 的崇拜信仰,虽是从原始社会的图腾拜石而来,后来被民间奉为消灾保民的灵石,虽属民俗信仰之列,但也起到点缀环境和路标的小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