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民俗 列表

霞浦元宵节

发布:2014-03-09 16:34:16来源:霞浦摄影网

     一年一度的春节,历来是民间最大的节日,虽说“五日年”有五天休假,人们往往都玩得不过瘾,旧时福宁府治的霞浦县城,分为四社、三郊,共四十八境,各境都有做境福,祈福保安的例俗,直到正月十五夜,过年气氛才达到高潮。俗语说“有闲共没闲,满街都是人,每夜都热闹,吃好元宵螟”,意思是过了元宵不应再走亲访友,要安心生产和经营生意了,“节过元宵上学忙”,教师和学生也都忙着上学了。

    据说元宵节是产生于汉文帝(公元前180-140年)时期,因为汉文帝于正月十五夜用大臣周勃平诸吕之乱,以后汉文帝每逢这日必出宫游乐,叫做“与民同乐”,遂定了这日为元宵节。

    元宵,也称元夕或元夜,因为夜间作乐,必然是处处张灯结彩,所以又叫做灯节。宋女词人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句,足见这个节日相沿经久不衰。霞浦人在元宵期间,亲戚都要给小孩子元宵灯,特别新婚之家,其娘家都要送一台床前灯,作为喜兆。元宵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酒菜和元宵丸,吃元宵饭,也叫做团圆饭,饭后男男女女上街看元宵灯,每间商店店门大开,排设精制的各种花灯,有的摆出文物、盘景、字画及贵重的工艺品,供人欣赏;有的作灯谜供人猜;有的放焰火给人看,五光十色,形式多样。各社还有铁机、台阁、龙灯、狮灯、踩高跷、演街剧以及十番恨、兴化鼓等节目,斗艳争妍、各显特色。

    旧时街道非常狭窄,铁机、台阁、龙灯、舞狮这些大节目到来,观众摩肩接踵,挤得透不过气来,有些人鞋帽被挤丢了,有的妇女、儿童被挤得失散了,喊的喊,叫的叫,也有啼啼哭哭的,好一派闹花灯的景象,幸好当时人口不太多,且大部分都是本地熟人,虽有少数地痞流氓,但在众目睽睽之下,节日期间,大家都要留点面子,毕竟不敢大胆作怪,很少发生意外事故。

    记得远在六十多年前,那时候我还只有十几岁,有一次元宵节举行提灯游行,霞浦话叫做“迎灯”,由城关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和四社三郊的群众组成队伍,每队前头各有一盏长形的头牌灯,写着单位的名称,然后每人各提一盏自己精制的花灯,其中有鱼虾鳖蟹、人物鸟兽,大小不一,花样极多,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盏灯,名称叫做“知县钻钱孔”,这盏灯由四个人抬在肩上,灯是圆形,中有一个方孔,四围写“光绪元宝”四个大字,分明是一枚大铜钱,但在钱孔中,却缚上一只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的草包官,看到这些官服便知是知县的形象,所以人们把这盏灯称为“知县钻钱孔”,灯的后面还有锣鼓伴奏,叫人看了无不捧腹大笑。据说这盏灯是霞中校师生设计的,大胆地讽刺了当时的县太爷,但是在“与民同乐”的元宵夜,县太爷看了明知被人奚落,也不敢“对号入座”,只好硬着头皮啼笑皆非了。

    建国后,元宵节的风俗,基本没有什么变动,过去的娱乐活动,现在还是应有尽有,由于时代不同,科学进步,在放焰火也好,制花灯也好,甚至铁技、台阁、龙灯、狮灯都比过去先进得多。记得1985年,元宵节、县文化馆举办了一次“元宵灯会”。除了每个店铺悬挂花灯外,并且有数以百计的各式各样花灯,集中在府头门、县政府打开大门,灯火一片辉煌。中乘街的舞狮,西关街的舞龙,俊星街的台阁、东关街的铁机、万贤街的十番恨,配合灯会,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