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民俗 列表

霞浦沙江中秋拽石

发布:2015-08-06 19:38:27来源:霞浦摄影网

 

曳石·由来

曳石源于明朝嘉庆年间,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而兴起的。

相传,明朝嘉庆年间中秋夜,戚家军主力出援福安、宁德两地,倭寇企图趁虚攻占霞浦县城。战争一触即发之时,戚继光让后方百姓曳石,即将绳子绑住石头在青石板上拉动,发出巨响造成城内人多的气势。

倭寇到达城郊,见满城灯火,城内喊声震天,石声隆隆,以为是千军万马在调动,不战而退,霞浦城得以保住。此后,每逢中秋,霞浦县便开展曳石活动。

 

曳石·内容

据《霞浦县志•礼俗志》载:系选一平面石,方二、三尺许,石旁夹以硬木,复以麻绳纠之使紧固,前方系以大麻绳,长数十丈,“后方系麻绳只丈余”。届时,挑选强健精敏的青壮年男子数十以至近百人,在前面“牵之快跑”,而选一两人在后面“扶绳扶之”,“石上坐一健儿”,作为指挥“号令进止。”

若是少年儿童“则牵小石”,形式相同,规模较小,行止如前式。大小约十余队,沿街呐喊,相互竞争,观者塞途,间或两石对冲,则互相争道,摩拳擦掌,甚至各受重伤而不恤。

每年自八月十一至十五夜晚,大小数队,乃至十余队,沿街呐喊相互争竞,观者云集,盛况空前。

 

曳石·新形式

近年,曳石的式样更多,制作也更为精巧,除了“曳石 ”,还有“竹溜”、“木车”,以及集中诸优点的综合大型曳石,下端大多装上套轴响轮,而乘坐的人数也有所增加,还有“花样曳石”。现在城乡建设不断改善,道路更为宽阔平整,加上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的倡导、组织,这一民间传统节日活动,自然就更为热闹,更为有意思了。

 

曳石·申遗

霞浦沙江天后宫曳石活动,不仅具有纪念、缅怀戚继光英勇抗倭的地方爱国爱家的民族思想感情,同时又具有体育活动的元素,因此,该活动被列入宁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同时霞浦沙江天后宫董事会董事长朱立业被担选为此活动的传承人。


曳石活动源于明朝嘉庆年间,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而兴起的。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中秋夜,戚家军主力出援福安、宁德两地,倭寇企图趁虚攻占霞浦县城。战争一触即发之时,戚继光让后方百姓曳石,即将绳子绑住石头在青石板上拉动,发出巨响造成城内人多的气势。倭寇到达城郊,见满城灯火,城内喊声震天,石声隆隆,以为是千军万马在调动,不战而退,霞浦城得以保住。此后,每逢中秋,霞浦县便开展曳石活动。据《霞浦县志·礼俗志》载:系选一平面石,方二、三尺许,石旁夹以硬木,复以麻绳纠之使紧固,前方系以大麻绳,长数十丈,“后方系麻绳只丈余”届时,挑选强健精敏的青壮年男子数十以至近百人,在前面“牵之快跑”,而选一两人在后面“扶绳扶之”,“石上坐一健儿”,作为指挥员号令进止,大小约十余队,沿街呐喊,相互竞争。
 
曳石又称“太平石”,因此,在后来形成的每年八月十五中秋夜,在霞浦县一带村庄都有开展大人小孩都可参加的“曳石”活动。召集在霞浦牙城、沙江、大京、三沙等村镇,每逢中秋十一至十五又兴起曳石活动,且演变成“竹溜”、“竹车”等比赛活动。这种在石铺路面上用绳子拖石头的“曳石”和“竹溜”、“竹车”等游戏比赛活动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用这种活动来纪念戚继光及义乌将士抗倭胜利,并祈求平安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拖曳的石头,有圆形、方型,还有“心”字形的。曳石开始前,各队人员将各自使用的石头,用麻绳系牢。曳石开始,石上坐一健儿,身披红色绶带,号令队伍进止。数十人在前面牵着麻绳沿街一边奔跑,一边呐喊“走啊,走啊”,相互争竞,绕村三圈,观者云集。
 
“霞浦沙江曳石”已被列入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正致力于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霞浦沙江曳石”代表性传承人俞孟申告诉记者,曳石活动,早期在宁德沿海各县(市)各乡镇十分盛行,现今其他地方基本绝迹,唯独沙江的曳石活动从未间断。
 
中秋曳石活动,是后人对历史的纪念,是对现今幸福生活的礼赞,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弘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