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列表

霞浦县水门畲族乡简介

发布:2014-02-08 17:22:02来源:霞浦摄影网

【镇区概况】福建省霞浦县水门畲族乡位于霞浦县东北部山区,地处三沙湾内侧。1958年设水门公社,1985年改水门畲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1.8公里。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2.3万。省道沙吕段过境。辖水门、青岙、墩后、茶岗、高盘、芦阳、大洋、武坪、里洋、半岭、湖里、桥头、承天、八斗丘、水井头、小竹湾、长湖、上洋、玉山、百笕、大浿、大平、七斗岔23个村委会,其中畲族村7个(青岙、茶岗、七斗岔、大坝、湖里、长湖、半岭),畲族人口623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6%。乡驻地水门村,离县城18公里,距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公路10公里,闽东机场在乡境内。全乡23个行政村均铺设了通村水泥路,交通状况十分便捷。

【自然条件】地处城郊,山场广阔,土地肥沃,气候特殊,山地海拔一般在200-6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6.5C左右,年平均降水1100-1800毫米,雨量充沛,盛产茶叶、林、果、竹等经济作物,是闽东十大产茶乡镇之一。境内有海拔1098米的霞浦第二高峰玉山,山顶有建于唐太和年间约公元830年前后的七佛古城,是华东海拔最高的古城堡;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二年,距今660年的全省保存最为完整的少数民族村寨“半岭观音亭寨”,2010年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贮量2000万立方以上的铍钼矿,以及具备开采价值的高岭土和伊利石矿;有可供建设装机500~2000千瓦水库电站选址10来处。

【经济发展】水门乡是纯农业乡镇,有耕地1.9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5万亩,旱地面积4500多亩);山地23.3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5万亩,毛竹1.2万亩。201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11163万元,比去年增加12%。粮食作物以单季稻为主,马铃薯、甘薯、其它杂粮也是当地农民粮食作物的主要组成。茶叶是水门乡的主要农业经济支助产业,至2011年,全乡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其中经无公害认证9500亩,茶叶总产量突破1300吨;畜禽养殖业是水门乡的新兴产业,至2011年,全乡有麻鸡养殖专业户60多家,规模化养猪场一家,商品鸡年出栏量超过60万羽,商品鸡年出栏量25000多头,创产值7000多万元。

工业经济在水门属于雏形阶段,在2006年之前,只有几家本土茶叶加工企业。近五年来,加大招商力度,先后引进了李氏黑贝加工、宏兴竹木加工、创宏门业、福清鑫源农牧有限公司、福建高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闽鸿新型墙材有限公司和金煌墙材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落户水门;同时,支持发展本乡茶叶精深加工企业2家。目前,水门乡有规上企业5家,2011年工业产值1.34亿元,为畲乡工业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社会发展】教育  2011年末乡有中学1所,中学生156人,其中寄宿生71人;中心校1所,完小校2所,初小教学点17个,小学在校生537人,其中寄宿生90人;中心幼儿园1个,在园幼儿165人。中学专任教师41人,小学专任教师93人。医疗卫生  2011年末乡级卫生院1个,年门诊量25820人次,住院床位15个,住院病人523人次。村级卫生所15个。新建中小学教学楼、宿舍楼5000多平方米,改造8处村级小学校舍,2011年又投入资金20多万元重新整修了乡中心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筹资50万元,成立乡“水门鲤城奖助学基金会”,近五年来,共奖励优秀学生280多人、补助家庭困难学生335人,奖励优秀教师163人次。小学适龄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6.2%,“双高普九”工作顺利的通过了省上的验收。实施乡卫生院提升改造工程,新建乡卫生院医疗用房600平方米,承天分院300平方米,配备完善诊疗设备。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参保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新建乡文化站大楼、广电服务楼,完成农村三级客运站,全面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卫星电视“村村通”,基本满足了全乡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推行农村居民低保制度,新建乡敬老院大楼,筹措25万元资金成立“水门乡扶贫济困基金”用于解决部分生活困难的老村干、老党员。2011年启动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完成了乡干部宿舍楼的建设,改变乡干部在乡镇的生活环境。积极开展科技推广工作,多次组织茶叶种植户、麻鸡养殖户学习、培训,提高种养技术。积极组织劳务培训输出,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全乡外出劳务近万人,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及时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确保全乡安定稳定。

【基础设施】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全面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共投入财政性资金6000多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近2.3亿元,建成了一批道路、饮水、水利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提升全乡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实施“小乡大集镇”工程,近五年共完成利民新村一期、二期、茶岗新村等10多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及配套工程,迁移安置偏远山区人口373户1678人,其中畲族群众135户679人,促进偏远山区人口向镇区和中心村聚集。全面完成通村水泥公路建设,累计建设通村水泥公路75公里,水泥公路通达各建制村,并继续向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延伸。实施乡、村人饮工程,成立乡自来水公司,五年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完成乡自来水引水工程,标准化饮用水处理厂,新建、改(扩)建了14个村级安全饮水工程,保证了镇区和大部分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剩余9个村安全饮水问题正在紧张的项目申报中。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新建水库、电站1座,加固病险水库2座,完成农渠等小水利建设3000多米;实施省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共3500亩。新建1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3590平方米,整修5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1855平方米,着力改善村级服务环境。

【名胜古迹】

-----玉山七佛城

七佛城,位于霞浦县水门乡玉山村玉山峰顶。海拔1098米,为霞浦县第二高峰。城中有一古刹玉山寺,原名“箬山寺”,因周围长满箬竹,故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清代形制。据《霞浦县志》载:七佛城玉山寺始建唐太和年间(公元830年)。相传唐时有七子进京科考不第,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无意回家,便相聚在此修建山上围城,建寺修佛,佛性大成,同日成佛飞升,故称“七佛城”。七佛城,城郭极小,因地势而修建,只有百米方圆,堪称袖珍山城。占地2350平方米,周长186米,墙高4—5米,有的地方凭借山势城墙高度只有1米左右。整座城依山势以碎石垒砌,平面呈椭圆形。西北辟拱形城门,门高2.5米,宽2米,门额碑刻“七佛城”,两旁楹联“临山多野趣,对月有新诗”。城内嶙峋石壁上,镌刻“同日飞升”、“玉山灵迹,玉峰耸翠”等名家字迹。199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6月,经霞浦县博物馆委托,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主任、研究员林公务,副研究员范雪春等专家实地勘查,并从僧舍地下发掘出8件属唐五代研制的生活用瓷。据此专家们一致认为此城最迟建于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比此前认为全省最古老的城壁浦城县宋末赵家城堡尚早200多年。

-----半岭畲族观音亭寨

半岭畲族观音亭坐落于霞浦县水门乡半岭村,是福建省保护较好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畲族古建筑之一,亭前的寨堡则是全省唯一的畲族现存古寨堡。半岭畲族观音亭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整座亭呈明代建筑风格。1992年,半岭观音亭被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列入全省唯一畲族文物名胜点,并入选中国文物名胜词典,2000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沿亭前的通津路向下走百来米,就是依山绕亭垒砌的“观音亭寨”,系古代御敌寨堡,全长148米、高5.4米,堡中建有一个2米高的仿宋代悬臂式条石砌圆形寨门,门楣上清同治年间人所书“观音亭寨”四字赫然入目。城垛上还有方形御敌楼,古代为守兵住所,现仅存墙基。在亭前还保留有15块历代碑刻,其中12块是明朝以来当地畲民百姓募缘修桥碑记,两块系清代府衙通告牌。这些石碑按年代顺序在观音亭前竖成一碑林,为观音亭平添了几分厚重感。其中尤以“奉宪勒碑”字体端庄、布局严谨。长久以来,远近畲民们总把半岭观音亭内所祀的观音奉为畲族“保护神”,虔诚祭拜。相传原先此处石洞有一修行800年的白鸡精,经游朴(明代探花,福宁人传为太后义子)点化加封为神。文武百官平民百姓路过此处,骑马的要下马,坐轿的要下轿,否则就折其马脚断其轿杠。一年元宵,游朴过此,自恃是白鸡精的恩公不下轿,轿杠竟也折断,于是进庙训斥白鸡精,而恰巧此时经过的一顶畲家迎亲花轿却安然无恙(畲家风俗新娘中途不下轿)。因此畲族人认为此处观音特别佑护畲家人,畲族乡民从此对观音亭愈发信仰崇拜,每年正月十五,都到此进香唱歌,以谢神恩,遂相沿成俗,几百年不断。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