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列表

霞浦历史之“温麻船屯”

发布:2014-02-08 15:37:10来源:霞浦摄影网
    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孙权设温麻船屯(造船厂),作为东吴巩固的大后方。
    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始为温麻县地(县治在今沙江镇古县村),属晋安郡。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并入原丰县。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置长溪县(县治在今岭尾庵,后迁连江),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公元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升为福宁州。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州改县,属福州府;公元1473年(成化九年)复州。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改福宁府,增设附郭县霞浦。民国初属闽海道。1949年6月17日解放,历属福安专区(地区)、宁德地区、宁德市。
    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延伸阅读:温麻造船厂
     公元260年.孙吴(三国时期东吴)把福建作为巩固的大后方.在三都澳东吾洋北岸的霞浦设置了温麻船屯,是孙吴的造船厂和海军基地。
     当时的温麻县,疆域广阔。据明万历二十一年《福宁州志》引《隆庆州志》考据出:其地西南尽宁德、连江及罗源之半,西北尽福安、寿宁、政和之半,兼总七者合而一之(于今则包括:宁德、周宁、连江、福安、寿宁,霞浦、福鼎、柘荣八个县和罗源、政和两个县的一半)。民国陈芳绩撰《历代地理沿革表》认为其辨甚精。正因为温麻地大,所以《陈书》有始兴王伯茂降为温麻侯的记载(见《陈书》卷28《始兴王伯茂传》)
    晋温麻县治设在今霞浦县之古县村,这与其前身的温麻船屯有直接关系。
    船屯为官办造船厂。温麻船屯最早设于何时已无可考,但在三国孙吴时候就已存在,自是可信的。为什么孙吴政权会在温麻这地方办造船厂,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当地的地理条件来看。
    从历史背景来看:孙吴政权是处于三国鼎立时代,为了创造条件争夺中原,它曾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水军和海运,这就不但需要大批航海人才,而且需要大兴造船业。左思《吴都赋》说:篙工楫师,选自闽、禺。闽为福建,禹为番禺。番禺是广州首县之一。说明现在的广东、福建,当时是出航海人才的地方,有航海人才,一定会有造船工匠。而当时属建安郡侯官县的温麻,比番禺更靠近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又与同时存在的临海郡横屿船屯(今浙江省平阳、苍南两县的前身。《宋书》卷35《州郡志》:永嘉太守条下有:横阳令,晋武帝太康四年以横屿船屯为始阳,仍复更名的记载),邻郡邻县,地域相近,既便于控制管理,又便于业务交流。尤其是当时这类造船厂,又是流放贬官和犯人的处所(《三国志吴书》载:孙皓时,中书令张尚、会稽太守郭诞被削官后都曾遣送建安作船),需要一定的防卫兵力,这支以典船校尉为主官的兵力,必须与吴都附近军事部署相呼应。
    从地理条件看,设温麻船屯之地的今古县村,正背靠相传因晋葛洪炼丹得名的洪山。这山高耸海边,其东北面临东海,南面是今之东吾洋,无论从外海、内海来看,都引人注目。在船屯地的东北向以至其前面,今称沙塘洋、古县洋一带,多是塘田,是以后由淤积而陆续围垦而成的,在当时自是直达吴都的良好港湾。象这样一个既有一定腹地,又有良好港湾,再加上当时侯官县所属的这一大片都属山区地带,造船所需木材资源,自比当时更近吴都的平原地区丰富得多,而且所有木材都可以通过溪流,从今官井洋、东吾洋一直漂放到距船屯地只约五、六华里的今南屏村犬牙岭附近。
    1986年247期《霞浦报》载:福建省博物馆考古专业工作者和霞浦县文物工作者在古县村发现三国时东吴墓葬群墓砖一事,也可以从侧面提供一定证明。据报道,所挖到的墓砖,有铸着汉永安六年六月卅吉乍字样的,也有汉、永安、温麻等字样的。(永安为吴景帝孙休的年号。永安六年,即公元263年。)有铸字的墓砖,说明不是一般平民百姓之墓。把吴永安写成汉永安,说明造墓者对当时孙吴政权的看法,这是尊重汉朝正统的观念。也说明在孙吴时就已有温麻的名字。这对温麻船屯在今古县村的历史记载,不能不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