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列表

影民要俗:关于民俗摄影的几点思考

发布:2014-02-16 20:37:25来源:霞浦摄影网
因为某种原因,曾经翻过《齐民要术》这部书,依照通常的解释,它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当北魏时期,这是一本归类到工具书里的专著,而许多年后,它却成为研究当时普通民众生活的百科全书,据说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时也曾经参考过《齐民要术》。

这或许能够说明我对民俗摄影的观点,今天我们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记录,在未来,都将成为研究此时此刻的民俗的重要佐证。

要讨论民俗摄影,需要先提民俗,要提民俗,则难免要溯源至人类学。

今天我们都知道,人类学起源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美学者对现代西方技术文明之外的社会的研究,这种社会被称为“野蛮的”、“原始的”、“部落的”、“传说的”、“有文字前的”社会。这种学说其实从诞生开始就带有着某种歧视的色彩,来自更高等文明社会对未开化的、崇拜异端的、甚至是被某些种族主义者认为是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中间阶段的社会的考察。

伴随着殖民主义者的枪炮,白人至上者以倨傲的眼神乜斜着土著们的奇装异服与怪异风俗,以猎奇与把玩的心态将自己置身于上帝的位置。

这种倾向在今日亦多有所见,无数摄影师将目光投向所谓的“老少边穷”地区,将无数带有猎奇色彩的影像资料源源不断的从深山中带出,而前一段时间一张传的沸沸扬扬的摄影师们端着长枪短炮如鬣狗般围着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花絮照”,成为眼下民俗摄影恶习的标志性画面,而这种画面的背后,则闪烁着百多年前的幽灵。

如果说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拍摄方式,是一种极端,则一定存在着另外一种极端。

1922年,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上映,这部命运多舛的影片——花费了一年多时间的第一次拍摄而得的胶片因事故被烧毁,自从上映之后,就面临着诸多争议,比如摆拍,比如隐瞒纳努克早就已经使用猎枪进行狩猎的事实,比如为了采光去掉了一半冰屋,而在我看来,人类学摄影在无法抓拍、抢拍的情况下,应该允许适度的摆拍,为了再现传统生活,甚至可以允许表演。

《北方的纳努克》的最大问题在于,罗伯特•弗拉哈迪矫枉过正,走得太远,这位“电影界的卢梭”有太过浓厚边缘文化情结,终其一生都在为“古老文化”的消失而叹息,这种态度使得他在拍摄《北方的纳努克》时,将北极打造成现代人永远无法到达的“香格里拉”,而纳努克则成为导演自己理想的代言,一个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人”。

这样的作品其实继承着美国摄影师爱德华·谢里夫·柯蒂斯所拍摄的“正在消逝的种族——北美印第安人”开创的摄影观念,将所拍摄的场景赋予观众期待的“高贵的野蛮人”的色彩。“正在消逝的种族——北美印第安人”无视面临巨变的印第安人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组静止的图片,如一曲哀伤的挽歌。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民俗里包含着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婚丧祭祀、迷信、游戏、民间舞蹈、民族音乐、民间宗教、佛教、道教、灵魂转世、妖怪、占卜、巫术、民俗疗法民间美术、民间饮食、民俗服饰、民间建筑,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不合时宜的难免会消失,或者会被新的习惯所补充乃至于替代。

而另一位美国摄影师约瑟夫·洛克对于民俗摄影的态度,或者更合乎我对于民俗摄影的看法。

这位在中国西南地区生活了27年的外国人,所拍摄的作品直率而诚实,毫无半分扭捏,而人类学家的学术背景,使得他拍摄的作品系统完整。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民俗摄影区别于其它摄影分类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必须选择或找到反映对象内容基本特征的若干瞬间,然后分解拍摄再现某一过程、人物行为和身体的完整性。在拍摄中准确分解和后期出版过程中对照片的适当有选择编排以及与文字的组合,从而产生具有开始、高潮和结尾的完整过程。

与约瑟夫·洛克同一时间在中国西南地区进行拍摄的庄学本虽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去指导他的拍摄,却以中国人特有的细腻,将图片与文本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虽然庄学本的拍摄多以肖像为主,但其对被拍摄者发自内心的关心,使得作品呈现出不含任何偏见的温情。
 
2013年平遥大展,我们为张祖道先生策划了致敬展,张祖道先生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从潘光旦、费孝通先生,拍摄了很多学生运动以及老北京风光习俗。1949年起先后担任《新观察》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摄影》杂志以及《人民戏剧》杂志的摄影记者、编辑。期间广泛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影像;1954年随费孝通访问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草原,做田野调查;1956年陪伴潘光旦赴鄂川地区考察土家族情况;1958年下放至河北怀来农村;而他于1957年、1982年、1994年、1996年、1999年,42年间先后5次随同费孝通访问调查“江村”,用相机记录了江南小村从传统农桑到现代工业的变迁过程。这些建立在社会学理念基础上的朴实影像,呈现的是历史节点之间中国社会的对比和变化,配合翔实严谨的文字资料,以其所具有的文献价值,成为了用摄影反映时代变迁的经典篇章。

在准备这次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看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有两组作品不得不提到。

一组作品由孙孝珠拍摄,他用相机记录了“东亚大陆最古老的人群”——白马人的生活,以文县池哥昼(面具舞)为载体,详细记录下白马人千百年来的生活图景。

而杨干才与妻子王毅用4年时间共同完成了对西南少数民族阿卡人的拍摄,杨干才与王毅客观记录下了阿卡人刀耕火种到开挖水田、种植水稻;从住茅草屋到新盖的石棉瓦房;从使用“明子”照明,到用电灯照明的巨变过程这一无法回溯的历史,这些照片不仅构成一件完整的人类学摄影模本,也是社会发展史的有力证据。
 
《映像》杂志 总编
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   张国田/文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