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列表

闽东唯一的百年油坊在霞浦

发布:2014-11-17 09:53:58来源:霞浦摄影网

 

作者:何焱红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单位:霞浦县委报道组,《今日霞浦》报刊编辑。

 

儒岚下,遗存着有着百年历史的茶籽油坊,这是闽东唯一还在生产的油坊。每年生产一次,浓浓的油香弥漫着远远近近的村落。


穿过蓊郁的丛林,沿着一条清澈而蜿蜒的溪流,绕过片片浓密的茶树林,深山里的山坡下屹立着一座低矮、简陋、孤单的瓦房,这就是深山里的老油坊,静默无声地留存在大山里。它的青砖黛瓦,错落而零乱地散落着,仿佛在向山外的游人诉说着存在的艰难。“吱呀”一声,我们推开了斑驳的门板。四面透风、屋顶透光的油坊里,一套古老而齐全的榨油工具呈现在眼前。

 

下溪头油坊是梅家继承祖辈家业而传承下来的,从清朝年间传承至今。目前是梅家三兄弟在经营管理着。土砌的墙已经被风霜侵蚀得几近倾斜,为了防止台风和暴雨造成的倒塌,油坊的主人用一根杉木柱子支撑着,孤独而单薄地矗立着。


梅家大嫂打开了溪头上游的水闸,哗哗的山泉从沟渠里倾泻而下,时缓时急的泉水带动着古老的水车,“轱辘辘”地转动起来。这头梅家兄弟将火焙过的茶籽抖落在磨槽里,圆圆的茶籽跳动着,翩翩起舞着,古老的水车转动着,犹如深山里一曲轻盈的乐曲。时而欢快、时而急促……


跳跃的茶籽碾成浓稠的茶磨,经过将近60分钟的火蒸,蒸熟后的茶籽用稻秆包成了直径大约一尺、厚度3至5厘米的片状茶油饼。茶油饼,稀稀落落地粘着一些稻草,透着一种金黄的色彩,倔强地闪烁着南方山林的某些特质。稻草极其干净,像南方某个闪亮的午后天空。

 

其说是榨油,其实是“压”油。用樟木制成的油槽,大约4米多长,200多斤。木桩内部掏空,头大尾小,中间有凹槽。此时,梅家兄弟已将茶油饼整齐地放入油槽里。梅家老二和老三已经各自站在油槽的一头,手抡着木槌,用力向下撞击。“咚、咚、咚……”左右一唱一和,有节奏和规律,沉重却也和谐。两兄弟默契地配合着,每一次重锤落下,那沉沉的响声传得悠远。茶油饼被压紧,新鲜透亮的茶油在挤压中渗透出来,发出了“嗞嗞”的声响。随之木楔也有了空隙,木楔的不断增多,锤声的加重,两兄弟演变成了三人同台。冬天里,他们脱掉了上衣,只穿了一件背心,襟怀敞开,饱绽的肌肉裸露着生命的强悍与力量。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流下,顾不得擦拭,顺流而下,浸透脊背……油槽口缓缓地流出了醇香的茶籽油,如流水般清醇,亦如春天的雨帘,清新而绵密。三个汉子的火热场景和着油槽缓缓流淌的茶油,淅淅沥沥,生动而壮观。


梅家兄弟说,小时候看着祖辈们在这老油坊里劳动生产着。记忆中,各个乡镇都有大大小小的油坊几十家。当时的生产队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生产好几百担的茶籽油。邻近的村民每年都会挑上好几百斤的油茶籽来加工。冬天,邻近的油坊都在热火朝天地运作着,油坊里壮实的汉子沉重的槌击声此起彼伏,给沉寂的大山带来了几分灵动,远远近近地相互回应着,阵阵黏稠的茶油香味弥漫着整个山村!

 

大后的他们,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将祖辈的技艺完好地传承下去。近年来,各种调和油和色拉油占据着人们的消费市场,这种纯手工作坊生产的茶子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梅家兄弟说,以前各地都有这样的手工作坊,但由于茶油的提炼工序繁杂,加上劳动力青黄不接,造成了许多油坊逐渐停业。其实,茶籽全身都是宝,榨干油的茶麸饼还能洗发养发,人们食用茶籽油不仅可以治疗高血压,而且新鲜的茶籽油对治疗摔伤、烧伤具有独特的功效。虽然这铁锤20斤重,榨一槽油要槌击200多次,但他们仍然希望这槌声能长响不息,长长久久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我们离开老油坊,走出大山,还依稀听到山坳里孤单而沉重的槌击声“咚咚咚……”,越来越远。
 

原题:最后的油坊

插图/陈剑锋

本组图片荣获“美丽乡村摄影展”一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