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旅游 列表

霞浦杯溪

发布:2016-01-04 20:56:49来源:霞浦摄影网
在霞浦西北面有一条境内最大的河流——杯溪,它源于柏洋乡塔后村,由北向南流经长岩、九龙坑、里马,于上村、王高店之间汇集崇儒乡倒流溪支流,经龙凤店,至盐田村奔向东海。杯溪流域山峦起伏,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沿溪两岸分布浦潭、将军潭、龙凤店、树后、申斗、湖头、王高店、上村、里马等大小古村落几十处,旧有杯溪三十六村之称。
               
这些村庄临溪而建,溪成了村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杯溪的水对这里的村民来说,既是生活的必须,也是滚滚而来的财源。他们世代沿溪开垦肥沃的土地,种上竹林、茶树、柿子、李子;他们也下溪捕捞鲜美的鱼虾鳗蟹;更重要的,杯溪是他们走出大山的便利通道,也为他们提供了水运这种谋生途径。
据《霞浦县志》记载:“杯溪流域位于盐田之西北,经过数个村庄流入大海。是时,凡霞、鼎、福安东路之茶,罗源人来霞、鼎各处购置之烟,以及猪贩、羊客各载均由于此。”“以上百四十里,崇山峻岭,不便往来。故县市鱼盐布帛通常交易,北不尽下西一带,入福安者半”杯溪因此成了交通枢纽,是霞浦县城通往福安和本县西北部山区的交通要塞,近百个村庄的物资从这里往返。靠的是杯溪人民就地取材制作的竹排这一交通工具。
杯溪的竹排做工很讲究,外形漂亮,长长宽宽扁扁,头部高高翘起像飞鸟一般。当竹排从激流上冲下来,就如飞鸟在水面飞速滑翔。放竹排是很艰辛的。清晨早早,放排的驾排顺流而下。排速极快,遇乱石险滩,排上人眼疾手快,竹篙轻点,左冲右突,甚是惊险。辛苦的却是回程,逆流而上,静水中还好,遇水急的浅滩,便是大冬天也要下水,艰难地一步步牵拉竹排……
千百年来,杯溪人靠着就是这样一条条竹排,不断的往外输送竹木、茶叶、水果、精美的瓷器和肥硕的牛羊,长长队列在青山绿水间穿行,仿佛就是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卷。 
特殊的地理位置,繁荣了这里经济,自然形成了一个个经贸点,其中最突出的是上村。
上村位于杯溪与崇儒倒流溪交汇之处。村庄坐北朝南,北靠丫门峡山,东邻耳后山,西至网裙山,南向笔架山。两溪环绕,交汇村前,犹如冠带环抱,使村腹地恰似樱桃,故上村又有桃地之称。村落以一条村前横向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西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鹅卵石铺地,毛石砌墙。现存汤伯奕厝、郑绍辉大厝、薛氏仓楼、苏氏旧厝、汤氏大厝等古民居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灰塑、砖雕、彩绘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闽东乡村民居建筑艺术的典型。
               
上村村历史悠久,早在唐初就有阮姓先民居住,随着发展和人口增加,先后在现在村庄的东西两边动土兴建房屋。元末明初,薛姓从福安迁入,其家族昌盛二三百年。大约在明末清初,汤氏祖先在村的正中部平整土地建房,苏氏先祖在村北部开山建房立业。续后林、郑等14个姓在村的西南方建房立业安家落户,一直到现在。
上村历史上几个姓氏迁居于此,繁衍生息,逐渐发展为大家族。上村也因此成了杯溪流域最繁荣的大村落。依靠杯溪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他们世代从事茶、烟、瓷器等远洋生意,积累了大量财物。
近年,霞浦县文物部门在杯溪流域开展了古窑址调查发现,从杯溪源头柏洋乡董墩村、崇儒乡濂溪、溪边到杯溪出海口,保存有宋代至民国时期的龙窑二十多处。有北宋青瓷,南宋龙泉窑系青瓷、明代早期青花、清代青花和民国青花。2011年,原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主任林存祺和福建考古所羊泽林等陶瓷鉴定专家考察了崇儒濂溪等一带两宋窑址,他们认为,这里窑口众多,瓷器品种丰富,做工精美,大部分是远洋外销瓷。
先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在杯溪流域的深山老林里筑窑烧造外销瓷呢?调查还发现,杯溪流域高岭土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品质上乘,加上这里森林茂密,柴草丰盛,又远离城烟。这些都是烧瓷的必备条件。当然,还离不开杯溪这条溪。
可以想象,八百多年前,许多技艺超群的烧瓷工匠,在杯溪流域深山老林里筑窑烧瓷,各种精美的瓷器,通过当地的牙侩,从杯溪乘竹排而下,集盐田海港,再装船畅销南北各地,并远销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
鉴于当时杯溪经济发达,官府在原有巡检弓兵基础上新增19名。到明成化十年(1474年),同知张仲在上村兴建杯溪公馆,遗址就在村西北120米处,一个叫唐镇坪的地方。
到了清代,受朝廷“海禁”政策的影响,许多海运业逐渐萎缩停止,但杯溪流域烧造外销瓷的历史,并未戛然割断,从两宋青瓷到明清青花,俨然就是一部闽东瓷器的历史教科书。直到民国22年(1933年),盐田暗桥塘周围数里,还有碗窑19家,生产碗、碟、杯、匙,销往赛岐、连江、福清乃至山东、台湾。民国35年,碗商为打开销路,在福州三保开碗店,推销盐田瓷器,渐有名气。建国之后,成立盐田瓷器合作社,后过渡为地方国营霞浦瓷器厂,生产瓷器远销东南亚,为繁荣霞浦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
千百年来,杯溪的水缓缓地流向大海,在入海口,有一个村庄叫渡船头村。这里就是千年古渡——盐田渡。
宋熙宁七年(1074年),朝廷在此开设官渡,以木帆船载客往返省际官路盐田至宁德飞泉间,这是温福官道中最重要的水路段。来往客人和货物到时,必须顺应潮汐、风雨、客货量等因素确定搭船时间,搭不上的就得过夜,甚至要过上几夜,所以临渡处设立了驿站、公馆、客栈、羊栈。
宋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进士鲍祗入闽赴任建州,途经长溪县盐田渡这样写道:“两信潮生海接天,鱼虾入市不论钱。户无酒禁人争醉,地少冬霜花正燃。”宋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扬州人李洪,从温州赴任广西滕州,留宿盐田驿,也写下四首关于盐田渡的词,其中就有“楼船欣集事,筹画见优长。”之句。这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八九百年前盐田古渡鱼货丰富、楼船云集的繁荣、富庶、生机勃勃的景象。
盐田古渡之外便是盐田港,《霞浦县志》记载:“盐田港。西港至此最为深邃,泥埕产蛏、蛤最多。港流极曲,凡西乡梅溪以上溪水,俱由此入海,即西乡之土产,亦无不从此出口也。”“茶市时商贾云集,船舶辐辏……城商赴省亦多从此过渡,固邑西南一市廛”
可以看出,盐田海港是霞浦西南面最重要的贸易口岸,许多茶、烟、盐、瓷器等由此辗转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从这个角度说,霞浦从宋代起就开始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而贸易始发口岸就是“盐田海港”。
               
古往今来多少商贾名流、举子仕官、文人墨客,曾驻足盐田港畔,清郡守李拔赴任福州知府,到这发出了“十载邀游控海山,孤帆高挂水云间。盐田待渡情无恨,天汉乘槎兴未阑”的豪情壮志和无尽的感叹,也已经凝固成了漶漫不清的石刻。
可是杯溪的水呀,依旧从霞浦之北的崇山峻岭中,一路南下,奔向茫茫的东海,在新的“海丝”路上,唱响温麻古邑千年的渔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