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旅游 列表

霞浦古民居古村落

发布:2016-02-20 16:28:26来源:霞浦摄影网

一、霞浦古民居古村落分布现状
霞浦有着一千七百三十二年的建县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地处海疆,历史上无数的征战和自然灾害,导致大量的古民居古村落屡遭毁灭性的破坏。许多历史上的重要村镇,仅剩名称而已。一些古民居古村落能保留下来,弥足珍贵。目前,保存较好的传统古村落主要分布在柏洋、崇儒、盐田、沙江、溪南、长春、下浒等几个乡镇。以柏洋上万村为中心的古村落,不仅保存着较多清代古民居,还保存有明清木拱廊桥、古水道等,其古老的多元的宗教信仰更为丰富,以摩尼教史迹遗存最为罕见。以盐田乡上村为中心的杯溪流域保存着较多的古村落,村庄依山面溪,风光旖旎。汤、郑、毕等先祖居此地,曾富甲一方,这里农商儒仕等人文气息极其浓厚,而于杯溪入海口,散落着水升、北斗、南塘澳、浒屿澳等村庄,部分还保留着“连家船”的古老习俗。以崇儒上水村为中心的古村落,是霞浦山区畲族村寨的典型代表,这里屋舍俨然,民风古朴,保存有花斗笠、畲族服饰、乌饭等丰富的非遗项目,特别是青墙、青路、青溪岸的石头寨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而地处海拔400多米高山上的樟坑大厝,整个建筑面积占地4.9亩,独门却住着十几户,一百多人口,俨然就是一个村寨。这种规模的畲族建筑,在闽东极为少见。以溪南白露坑村为中心的畲族古村落,由于地处海边,与传统畲族山区村寨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以姓氏聚居特征显著,白露坑主村以钟姓为主,牛胶岭村以蓝姓为主,半月里村以雷姓为主。他们不仅从事传统的农业劳作,而且还从事经商海耕。保存着省级文保单位龙溪宫、雷氏宗祠、举人府等成片的高规格的清代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保留有畲族元素的木雕灰塑艺术,而且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畲族宗族宗教信仰。白露坑村也是全国非物质遗产最为丰富的畲族村落,现有畲族小说歌、畲族婚俗、畲族青草药等非遗项目。以大京为代表的沿海城堡村落,主要以明代海防城堡、明清古民居及抗倭历史为显著。洪武二十年,霞浦境内沿海村庄先后构筑城堡抗倭,至嘉靖末,建有39个堡,至今尚存的有27堡,为全国城堡最多的县份之一。被誉为“古城之乡”。其中大京村、八堡村、传胪村、外浒村、文洋村,就是保存得最好的几个。以竹江村、浮鹰岛为代表的岛屿村落。霞浦海岸线漫长,岛屿星罗密布,因其特殊的岛屿环境,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岛屿建筑,并形成与众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为一方特色。除此,沙江镇的古县村、下浒镇的三洲村、海岛乡西洋、长春吕峡、溪南镇下砚等,也是各具特色的传统古村落。
 
二、霞浦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古老村落和传统文明面临诸多问题。
(一)自然村落消失与传统民居损毁并存。我县现辖14个乡镇,292个行政村,许多自然村成了无人村。除了存在大量无人居住村外,近10年来,随着重点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造福搬迁、复垦工程等,一些村落整体搬迁,村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原居住地,原有村落成空壳村、无人村,自然村落大量消失。一些古老村落的传统民居,或因无人居住、无人管理,长期经历风雨灾害,年久失修,有的夯土墙倒塌,有的木构建筑腐坏,或盗贼偷盗。像盐田上村村、下浒三洲村、牙城文洋村等许多村落都面临着这些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矛盾并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10年来,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了崇儒溪边、三沙东山、牙城后山、柏洋董墩等一批新农村示范村。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给传统村落造成了人为的破坏。比如,长春镇古街,保留着大量清代古民居和各种商号,在去年新农村建设中,夷为平地;渔洋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明代城堡推倒;历史名镇赤岸村,在近几年无规划的乱建中,原有本色不复存在;民间妈祖信仰圣地松山妈祖宫,在保护范围内,建设高楼。
(三)保护意识普遍不强与文化自觉并存。在广大农村,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百姓心中是最平常的东西,是他们以往赖以生产生活的场所而已,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的追求,传统村落渐渐淡出了百姓生活,群众不仅没有保护意识,而且真正居住在传统村落里的人越来越少,一些民居长期无人居住,任凭风雨侵蚀,一些民居虽有人居住,但烧柴用电火灾隐患严重,更谈不上实质性的保护。即使是基层组织,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得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完全不够,根本没有有效保护措施。甚至有些人钻国家政策空子,为己谋私,打着复垦的幌子,游说老百姓搬离村落。当然也有一些村民对于传统村落文明的文化自觉也在悄然觉醒,比如溪南镇半月里畲族群众,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注重古民居古村落和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自然存在与保护规划并存。我县传统村落基本上是以自然存在方式生存的,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即使是典型的传统村落也少有保护规划。目前只有半月里村和上水村在特色村寨旅游规划和文物保护时,把古村落保护纳入其中,而其他传统村落即使在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对古村落保护考虑得很少,缺乏规划保护意识。甚至盲目的拆建导致大量古民居古建筑群毁坏,同时出现许多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古村落整体面貌遭严重破坏。(五)调查申报工作与消极应付并存。古民居古村落保护,需要更多技术和资金支持,这就要按程序申报相应级别的传统村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工作指示精神,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于2012年5月10日联合召开传统村落调查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明确了四部门在本次调查中的职责、作用和要求。但在实际调查和申报工作中,相关部门只是停留在一个文件一场会议的层面上,没有提到一定高度去落实,甚至互相推诿、应付了事。直接导致有着1730多年建县史的霞浦仅有溪南半月里村和崇儒上水村两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尴尬局面。
 
三、做好霞浦古民居古村落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保护共识。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形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先后三批次评审确定了2555个传统村落。但是在我县各级政府、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对自然村落消失和传统村落消亡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传统村落保护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在这方面屏南县的保护经验就值得我们学习。屏南县在传统村落的申报、保护工作上,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目前有1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1个省级传统村落。取得这般优异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屏南县委、县政府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古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纳入每年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县委书记、县长挂点村级组织建设薄弱的村庄,县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领导挂点各级古村落,并成立县领导小组,集中力量,以点带面。其次,举办高规格的论坛,2014年11月,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屏南举办,大大提升了屏南知名度,为全县古村落保护进一步发展打下了重要的舆论基础。同时,在加大申报力度的同时,邀请专家编制规划,鼓励研究人员编撰出版专著,引进各类人才加入全县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当中。政府是保护传统村落主体,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态度和投入决定辖区内传统村落保护的状况和命运。因此,首先,要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纳入每年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中。主要领导挂点,并成立县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其次,政府要注重落实申报工作。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条件不仅要具备有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同时还涉及到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人居环境、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传统村落的申报需县政府提到一定的高度,由领导小组,协调建设、国土、财政、文化、水利、林业等部门通力协作。乡镇一级人民政府要将保护古民居古村落,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落实,并列入年度考核和干部提拔考核事项。这点崇儒乡人民政府,做得比较好。从2011年开始,崇儒乡人民政府将上水村古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纳入每年乡政府重点工作,乡原党委书记蓝国华、乡长钟小惠及乡干部、上水村挂职书记张世镇等,上下通力合作,在乡两委大力支持下,先后邀请专家编写保护规划和申报材料。近年来,上水村先后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点示范点、国家级旅游扶贫村、国家级生态村等。山水村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乡领导的重视,乡两委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文化自觉。传统村落保护首先要解决好“为谁保护、由谁保护、归谁享有”的问题。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措施,专家也在不停地呼吁,但不能只停留在政府和专家层面上,更应该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传统村落是由当地居民的前辈创造的,由他们所拥有,并将传承于他们的子孙后代,只有原住民才是真正的主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特别强调对居民利益的保护和尊重居民意愿的公众参与保护,注重对村庄聚落社会网络的保持维护,改善生活环境条件,做到适宜人居。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优先安排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居民开展传统建筑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和发挥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提出合理的利用方式和措施,纠正无序和盲目建设,禁止大拆大建。半月里村能取得那么多荣誉称号,走在全县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前列,这与雷国胜、雷其松等一批有文化自觉的村民,十几年不懈努力分不开。十几年前他们发动群众从保护自家的老屋老厝开始,投工投劳,保住了村里大部分古建筑、古文物,和丰富多彩的畲族民俗文化。而后从极少的村财中挤出资金,邀请厦门大学编写村庄保护规划书,邀请省文保中心编写《龙溪宫保护修缮工程》等,这为半月里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半月里村保护经验告诉我们,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离不开的群众的积极参与,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自觉性至关重要。福鼎市仙蒲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鼎市各级政府,上下合力,致力于该村落的保护,投入一定资金,整顿卫生环境,疏通水道、铺设石子步行路,增设公共厕所、消防栓,对村境内所有古民居、古道、古桥、古井和古树挂牌保护。并成立仙蒲村历史文化保护小组,加大宣传,让村民自觉参与到其中,提高大家保护古村落的自觉性。我县崇儒乡政府也从乡财政中拨出专款,修建了村主道,整修了古河道、古井、古石墙,整改了电网、供水网,增设垃圾处理点,大大改善村民人居环境。这些成功的例子都说明了古村落的保护,要求政府部门以人为本,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文化自觉。在申报成功后,县乡各级政府更要积极与上级对接,争取资金和人才技术,宏观引导,保障村民根本利益。
(三)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与宣传并行乡镇各级政府要严格遵守“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把编制高水平的规划作为古村落保护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规划一步到位。规划要确定保护对象及其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区,明确控制要求;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整治项目;明确传统要素资源利用方式;提出传承发展传统生产生活的措施。同时,要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实效性。在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中规划时,科学规划传统村落保护,改变以往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规划或规划时只考虑新村建设,而忽视传统村落保护等。当规划获得政府批准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应严格按规划对古村落进行科学合理建设和管理,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随意改动规划或不按规划实施。我县半月里村和上水村的古村落保护取得一定成效,离不开乡镇人民政府和村两委严格遵守“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早在2008年,半月里村委就邀请厦门大学、闽台建筑文化研究所编写《半月里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邀请省文保中心编写《龙溪宫保护修缮工程》等,这为半月里保护工作得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水村也从2011年开始,先后邀请厦门大学、福宁村镇规划设计室、福建省地质遥感与地理服务中心、省建设厅和县博物馆等,编写了《上水村﹒民族特色村寨﹒生态博物馆景观概念规划》、《上水村村庄规划》、《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文本》、《山水村传统古村落总体规划》。因此,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必须先行。编制规划资金应列入当地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县人民政府要邀请国家级专家编制全县古民居古村落保护整体规划和方案。同时,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离不开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展示传统村落的魅力,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全民保护传统村落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壁画板报、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知识。举办传统村落保护的专业培训,加强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2014年11月,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屏南举办,大大提升了屏南知名度,为该县古村落保护进一步发展打下了重要的舆论基础。而我县应当抓住自己的特色,比如举办中国乡村土堡研究论坛、中国沿海渔村建筑文化论坛等等。
(四)要鼓励传统村落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生产方式的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从整体上看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传统聚落的选址和空间布局体现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是“天人合一”传统生态观念的直接反映。传统村落的保护注重对村庄聚落社会网络的保持维护,改善生活环境条件,做到适宜人居的同时,特别强调传统村落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生产方式的保护和传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霞浦人民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世代相承的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有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有宇宙、自然界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一个传统村落的存在离不开这些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比如大京等一些海边渔村的中秋曳石、神节;沙江迎老爷、阿婆下水;半岭村元宵畲族对歌;柏洋上万摩尼教仪式;半月里里畲族婚俗;白露坑畲族小说歌;松城舞狮、铁枝台阁,上水花斗笠制作和竹江竹蛎养殖技术等等。县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划出专项资金用于保护和挖掘这些文化遗产,在精神和物质上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五)要集中人力、财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县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建议将以下几处作为近年申报传统古村落的重点。
①大京大京,古称大金,地处霞浦东南海滨,距县城40公里。这里三面傍山,东面临海,山川毓秀,地灵人杰,历史上是海防巡检司所在地。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奉檄建“福宁卫大金守御千户所”,名列福建十二千户所之首。依山修筑城垣,城周长2815米,分东、西、南三个城门,北面靠山,东门为瓮城。城内街道以条石拼排,并分布四个亭(天地亭、迎恩亭、巷里亭、仓口亭)及四口明清古井。街巷住宅部分呈明清形制。南门城墙书额“千户福宁”、“海涯屏藩”,有一条长850米护城河。《福宁志》载:筑福宁云藩屏,执全闽云咽喉。历经六百载风雨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是现今全国最长的乡村古城堡,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京城堡、明代古街道、清代古民居与村前防护林、沙滩、笔架山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是我县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文化底蕴最为浓厚的一个古村落。
②八堡八堡城堡,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为省级文保单位。该城堡对研究霞浦明、清城堡建筑,姓氏文化及福宁海防有着重大意义。特别城堡内基本保持原来的明清古街道和民居建筑,是霞浦境内保存较好的古城堡古村落,没有其他新建筑,有利于古村落的整体规划和保护。
③竹江沙江镇竹江村,为洋中孤岛,却造就了这里与众不同的岛屿村落文化。他们无田可耕,无山可垦,却最早开始从事海洋养殖,发明了竹蛎养殖技术。这种技术不仅给竹江岛带来的巨大的财富,从而各种文化在这里发展交融,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整个海洋养殖业。竹江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宗族文化、耕读文化等极其丰富。同时,还保存有省级文保单位竹江天后宫和汐路桥等。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