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霞浦旅游 列表

霞浦.千里海疆行(第一、二集)

发布:2016-07-24 17:08:00来源:霞浦摄影网
第一集《沧海桑田》

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光亮,一条条渔船像鱼儿一样游进了福宁湾。千里海疆,在潮声的呼唤中苏醒了。


 
“闽在海中。”这句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经》的经典语句,诗意地道出了闽地与海洋血脉相连的关系。濒海与多山的福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隅。在卫星遥感地图上,闽东海岸线之曲折、滩涂之广阔、海岛之众多,山岭之逶迤,仿佛就是一部打开的《山海经》。
 
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海域面积47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84万公里。闽东海岸线的长度占福建省的近三分之一,依山傍海的特点造就了这里丰富的海洋资源。三都澳港深湾阔,50万吨级巨轮可全天候进出,是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福安白马港,被开闽之王王审知誉为通江达海的战略要冲。距福建大陆最远、离台湾岛最近的福鼎台山岛,堪称“海上公园”;闽东第一大岛嵛山岛,名列全国十大最美海岛。三沙湾,是中国十大著名海湾之一,其中的福宁渔港,更是被国父孙中山写入《建国方略》。这些海湾三面环山,口小腹大,挡住了来自海洋的厉风,洋流稳定且温度适中,沿岸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海洋生活环境。

 
1989年,福建省考古队对黄瓜山进行了首次科学发掘,他们在距地表1米以下的土层中,发现了大量的蚶、蛤、蛎、螺等贝壳,堆积层从10至120厘米不等,其中还有大量磨制的石器、陶片和兽骨。考古人员初步断定,屏风山贝丘遗址,距今约有4000—5000多年。这些重大发现,使闽东海洋文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从温麻县、长溪县到福宁府,霞浦始终是闽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正是基于千里海疆的“舟楫之便”,许多历史名人如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唐朝时入唐求法的日本高僧空海法师、南宋理学宗师朱熹等等,都与霞浦有过交集。
 
横阳两屿夹晴川,故老相传泊万船,
不信蓬莱有清浅,眼观沧海变桑田。
 ——清·张綦毋


 
大海,世上最美的蓝土地,她以博大的胸怀和无尽的给养,哺育了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千里海疆见证了闽东沧海桑田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深厚的情感。霞浦,这块铺满霞光的热土,她从黄瓜山丘的遗址中走来,从温麻船屯的帆影中走来,从道教名山的求索中走来,从山海交响的传奇中走来。多少沧海心,多少风云意,都在浪花抒写的故事里激荡,挥洒……

第二集《温麻船

在霞浦县东南方约10公里的沙江镇境内,有一片广袤的腹地。她背靠葛洪山,两翼分别为港深湾阔的福宁湾和东吾洋。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是考古专家关注的焦点。
这个滨海渔村,有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古县”。分明是一个村庄,为什么冠以“县”的名称?她是不是闽东史上第一个县治“温麻县”的所在地?她与闽东最早有籍可考“温麻船屯”有何关联?这里承载着什么样的文明印记呢?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的孙子孙皓继承帝位后,深谙水师的重要性,先后在福建温麻、浙江横阳、广东番禺建立了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东晋左思在《吴都赋》中写道:“篙工楫师,选自闽禺。习御长风,狎玩灵胥。”这表明闽人造船、开船技术高超。而闽东枕山面海,森林茂密,盛产造船木料,且古县的两翼分别是福宁湾和东吾洋,口小腹大,港深湾阔,无疑是造船基地的最佳选择。
 
当时,从闽江口至浙江温州一带的沿海地区,统称“温麻地”,范围覆盖了现在的浙南、福鼎、霞浦、福安、蕉城、罗源、连江等地,而霞浦则位于温麻地的中心。东吴采取“屯田”与“屯兵”的方式,集中了一大批“谪徒”(罪人),并征募造船工匠,在霞浦兴建造船基地,史称“温麻船屯”。这也是闽东第一次载入史册。
 
为了掌管监造海船,看守囚徒和工匠,朝廷派出亲信,组建近卫禁军,并专门设立了“典船校尉”的职位。随着船屯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特别是“典船校尉”的设立,逐步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为温麻船屯成立县治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也是温麻船屯对闽东的历史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朝廷颁布诏书,在温麻船屯成立了闽东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县治:温麻县。明弘治《八闽通志》记载:“温麻,晋以温麻船屯置县,因名。” 

清代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晋太康三年,析侯官县温麻船屯置温麻县,属晋安郡,盖治于此。隋开皇九年废,唐改置温麻县于今连江县境,而以废县地置长溪县。”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温麻县成立307年后,于隋朝开皇九年(589年)被废。唐武德六年(623年),温麻县分设连江县与长溪县,朝廷将温麻县改设到连江,同时,在废县地,即原温麻县所在地成立长溪县(今霞浦县)。清朝陈梦雷的《古今图书集成》则直接认定,温麻县衙就在今天的霞浦古县村:“晋太康三年析置温麻县,属晋安郡,以温麻船屯此,即今古县地”。
 
近现代以来,古县村发现了许多三国以来的遗迹,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古县周围出土的青铜剑、青铜带钩、铜臿等文物,在闽东其它县市以及罗源、连江等地都没有出现。特别是地下埋藏着许多疑似造船的木料、木屑,考古专家推断,这里很可能就是温麻船屯的一个大型造船厂或者是差役们的居住地。
 
藏身于博物馆中的一块宋代石碑,也印证了霞浦县的前身就是“温麻县”。碑文出自“主簿张县尉林”之手。《霞浦县志》记载,“温麻里”曾经是霞浦的一个区域,统领着当时的三十六和三十七都。 
 
公元280年,孙皓降晋,三国归于一统。东吴被缴获的战船多达5000余艘。船屯的工匠和士卒被收编后,留驻原地定居下来,这不仅为福建发展民间造船业保存了一定的技术力量,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融合。
 
晋朝末年,卢循带领的农民义军,在温麻船屯等地建造战船,并首创了最具智慧的“水密隔舱”技术。他们把船舱分隔为若干个小船舱,形成彼此独立且互不透水的舱区。一方面便于货物的分舱储存,另一方面,如果个别船舱破损进水,仍能保持足够的浮力,而并不影响全船安全,不仅增强了抗沉没功能,还体现了一种处乱不惊的智慧。这种“水密隔舱”技术,对后世的造船工艺产生了极大影响,并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至今仍是船舶设计最重要的结构。
 
2010年,宁德与泉州联合申报“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项目传承保护措施的验收,2016年,宁德市有关方面耗资1000万元,正在蕉城漳湾建造一艘目前国内最大的木质水密隔舱福船。该船设计总长45米,宽11米,今后将作为漁业观光休闲船,让福船文化游弋于温麻船屯故地,重返“海上丝绸之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今天,古老的温麻船屯,无疑是闽东海洋文明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昔日响彻云天的船工号子,已化作一艘记忆的小船,永远停泊在后人心灵的渡口……
   
相关热词搜索: